自动焊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种必要的工艺方法,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点焊机器人由于焊钳质量都超过35kg,也有采用液压驱动方式的,因为液压驱动机器人抓重能力大。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车身、车厢六大总成都离不开自动焊技术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点焊、凸焊、缝焊、滚点(凸)焊、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弧焊、气焊、钎焊、摩擦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等各种自动焊方法中,由于点焊、气体保护焊、钎焊具有生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高速、低耗、自动焊变形小、易操作的特点,所以特别适合汽车车身薄板覆盖零部件的自动焊,因此在汽车生产中应用1多。在投资费用中点焊约占75%,其他自动焊方法只占25%。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自动焊机器人主要分日系、欧系和国产三种。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
我国自动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1)焊接过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焊接自动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汽车是自动焊的1大用户,也是早用户。早在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早引进自动焊的企业,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红1旗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年成功将自动焊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1988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
我国的自动焊装备制造业与通用焊接设备相比起步较晚。因为点焊只需点位控制,至于焊钳在点与点之间的移动轨迹没有严格要求,这也是机器人早只能用于点焊的原因。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重点工业企业的大型焊接装备大部分从原苏联引进。部分由使用厂自行设计制造,到了90年代,我国陆续组建一批专门生产焊接装备的制造厂,如上海、成都相继成立了成套焊接设备厂,“六五期间”,原机械工业部拨专款将长春第二机床厂改建成我国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制造焊机和焊接装备的长春焊机制造厂。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焊接装备需求量的急速增长,各地相继成立了多家中小型焊接装备生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