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馆渣滓洞游览顺序
白公馆渣滓洞游览顺序:烈士墓-红岩广场-烈士纪念碑-白公馆-香山别墅-渣滓洞监狱。
从小什字出发,到渣滓洞、白公馆,可以坐轨道1号线在烈士墓站下车,然后可以出站转公交到白公馆那里,从白公馆到渣滓洞可以步行,门口也有很多拉客的面包车可以坐。
1.坐公交车或者打的,坐到烈士墓下车,然后可以在红岩广场的右边开始参观,进去工作人员会给你票(免费的),票后面有地图,如果请导游,是需要另收费的。
2.参观完后,朝前走,在烈士纪念碑那里可以感受历史的悲壮,特别是最上面那一层,中间有个好花台,据说那里以前是个镪水池,直接把人仍进去,人就化了
3.继续朝里面走8分钟路程,这里有个停车场,在停车场的里面,上去,就来到了白公馆,香山别墅。
4.参观完跟着公路朝前走,***不要坐车,价格贵,乱宰客。其实走到渣滓洞只有15分钟左右,最多20分钟。都是山路,空气也还可以,但记住一定走马路边。
5.然后走到了一个大型停车场,那里有很多卖纪念品的,那公路再朝里走100米,就开始参观渣滓洞监狱了。在门口可能有人拿票给你,你拿到就是。反正记住,参观这些所有景点,都是免费的。
6.参观完了,你可以原路返回,就是我刚刚给你说的,回去坐210公交车,或者回去参观最开始进来的那里。就看你路线是怎么选的了。你也可以在渣滓洞监狱旁边的一条小路(下坡),从这里下去,就是大河沟菜市场,你可以从这里顺着公路出去走10分钟,出去到正马路,就是东华医院,那里有个公交车站。就看你去哪里了。
白公馆和渣滓洞区别
白公馆和渣滓洞区别如下:
1、白公馆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白公馆大门,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棺材”。但是他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2、渣滓洞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渣滓洞和白公馆
渣滓洞和白公馆是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也是现在学习红颜精神的典范地方,在抗战年间,这里是国民党关押地下党,爱国志士的地方。
白公馆和渣滓洞是同一个地方吗?
白公馆和渣滓洞不是同一个地方。
1、白公馆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
2、渣滓洞集中营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
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1949年11月27日下午4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开始屠杀被关押的人员。敌人对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屠杀时,从渣滓洞监狱也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
深夜后,已可隐约听到了人民解放军的枪炮声,此时白公馆尚有19名、渣滓洞约有200余名被关押的革命者。
渣滓洞的刽子手向白公馆的刽子手求援,于是,丧心病狂的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为名,将男女牢中的全部人员分别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歌乐山下的这场悲剧,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殉难者达3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公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渣宰洞
白公馆和渣滓洞在哪里
中国白公馆有两处,一处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另一处是一幢地处上海汾阳路150号的灰白色洋楼;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重庆白公馆2.5公里。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红岩中,白公馆和渣滓洞共逃出多少人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利脱险,加上他一共是20人):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
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
扩展资料: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2019年9月23日,《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关于白公馆渣滓洞和白公馆渣滓洞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